「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策略研討會」~環境保護學會及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共同舉辦

2020/08/17
CSR

日期:2020/08/17   IAE 報導

賴副總統: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因應氣候變遷裡 扮演積極關鍵的角色 ,他認為我們絕對不能僅從災害經驗中學習,應該要有前置作業、超前部署;政府也應該與企業合作,向企業學習,創造多贏,形成公私協力,相信一定可以帶動新的產業發展,賴副總統出席「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策略研討會」。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感謝環境保護學會及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共同舉辦這次的策略會議。他表示,過去在我們的印象中,環境保護與防災產業是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今天能夠結合起來,共同舉辦策略會議,因應氣候的緊急狀況,意義重大。

       我們一定要嚴肅面對熱島效應。這幾天臺北非常熱,除受到全球暖化或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外,臺北盆地人口稠密,天氣熱,大家都開冷氣,冷氣的熱氣往外放,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嚴重的熱島效應。

         副總統也說,減碳或災防是一個政策,實際上,也是一個產業。如果減碳不成,或是不夠積極,會造成氣候持續的變化及帶來災害。我們看到目前中國或日本九州都相當嚴重,他每天都注意長江三峽的雨量有多少、三峽水壩能不能保住,因為幾千萬人在那邊生活,是非常嚴肅的問題。所以,如果臺灣在因應氣候變遷而調適策略時,相信一定可以帶動新的產業發展。

 

他在行政院長任內也通過國家永續發展政策。他認為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今天包括Google、微軟等企業都要求協力廠商要用再生能源,2030年蘋果手機也要達到零碳排,如果臺灣沒有及早因應,不只是我們愛不愛地球的道德問題,而是我們產業無法在國際產業鏈持續占有一席之地,這對臺灣經濟、產業的衝擊非常大。

最後,副總統說,很高興受邀參加這場研討會,他倡議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因應氣候變遷裡,扮演積極關鍵的角色,減碳也應該由下而上,共同面對。有些人消極認為,有災害發生,社會才會重視;但他認為,我們絕對不能從災害經驗中學習,應該要有前置作業、超前部署;如此一來,遠比災害發生之後,才來救災因應要來的好。此外,政府也應該與企業合作,向企業學習,創造多贏,形成公私協力的狀況,這應該是比較好的策略。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因應氣候緊急狀態公私協力對策合作啟動儀式」,也頒發「環保終身成就獎」、「防災科技應用技術優質獎」及「防災商品與服務認證」予得獎人,並至防災環保科技與設備展示會參觀展示品。

包括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理事長林能暉及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啟明等亦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