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技術體現了智能的本質時,我們正在接近一個緊要關頭嗎? 或者說我們仍然處於長期的錯誤觀念之中? 如果它確實是一個由許多部分組成的系統的本質,是什麼把預測提升到至關重要的地位?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建議我們研究歷史,以放鬆對過去的控制,“研究歷史不會告訴我們應該選擇什麼,但至少它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 如果你在人工智能行業中繪製一個路線圖,那麼調查這些選項是有意義的。 通過追踪馬庫斯·胡特、謝恩·萊格、傑夫·霍金斯和楊立昆的工作,我們就能深入了解為什麼機器學習能強烈吸引著我們。 楊立昆曾說:預測是智慧本質。
技術塑造了我們對智能的解釋
歷史上,每個時代的主導技術都塑造了我們對智能以何種方式工作的解釋。 古希臘的水力技術與“體液”的流動原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體液”決定了我們的身體狀態和心智功能。 機械時代放大了人類是機器的觀念,包括大腦中的運動也未能倖免。 進入電力和通訊時代後,大腦變成了一個電話總機,進入計算時代後,大腦又成了一個信息處理器。
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許多人認為預測和學習是智能的本質。 預測和學習也是機器學習的主要功能性組成部分,這是這個時代的主要技術。
因此,為什麼預測是智能的本質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我們的工具是預測的引擎。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事物的本質不在於預測的價值,更多的是在於關於跳出我們的工具去進行思考的困難。 無可否認,這段歷史很有趣,但這不是對這一想法的一種毀滅性的控訴,不論是從內部原因來說還是就事物的本質來說。 預測很可能確實是智能的本質,當我們的技術達到我們智慧的本質的水平時,我們正在不斷靠近這個巨大的里程碑。 為了權衡這個觀點,我們需要更直接地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