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談疫苗、台積電供應鏈!台美TIFA兩大成果

2021/07/02
創新

     睽違5年的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談登場,除了象徵台美關係進一步深化,台灣還能從中得到哪些利益?

  文 陳育晟   天下2021-06-30

「這次TIFA和過去最大的不同是,過去美國總要台灣改善很多事項,但這次會談可以感受到,雙方是基於合作精神而談,」

                      因此,這次TIFA的重中之重,就是台美科技供應鏈的合作。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一直很重視強化美國供應鏈體質,並在2月底簽署行政命令,針對半導體在內的四大關鍵材料供應鏈進行審查。

「高科技領域,美國一定需要台灣,」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指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光是晶圓製造,台積電的市佔就超過五成,「過去台灣想跟美國談TIFA,這種優勢並不顯著,但現在情況有很大變化。」

在台美合作下,美國科技供應鏈將加速與中國脫鉤。邱達生解釋,半導體從IC設計、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美國都是一定要在它國內或供應鏈伙伴那裡生產。」

「這是美國新任貿易代表戴琪上任以來的第一個TIFA會議,」中經院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淳認為,這反映出台美關係已經進入不一樣的階段,美國不僅理解台灣的困境,也願意即時對台灣迫切的需要和期待做出回應,「AIT說的台美真朋友真進展,不是說說而已」。

換言之,這次TIFA形同美國和台灣相互尋求解決彼此困境的方法。其中,美國面臨的課題是,該怎麼在美中科技戰裡持續領先,並拉大和中國的落差。

因此,這次TIFA的重中之重,就是台美科技供應鏈的合作。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一直很重視強化美國供應鏈體質,並在2月底簽署行政命令,針對半導體在內的四大關鍵材料供應鏈進行審查。

「高科技領域,美國一定需要台灣,」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指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光是晶圓製造,台積電的市佔就超過五成,「過去台灣想跟美國談TIFA,這種優勢並不顯著,但現在情況有很大變化。」

在台美合作下,美國科技供應鏈將加速與中國脫鉤。邱達生解釋,半導體從IC設計、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美國都是一定要在它國內或供應鏈伙伴那裡生產。」

未來三年是台美簽BTA的黃金時間

除了眼前的疫苗短缺、美豬進口的政治問題,台灣更想藉由TIFA得到的,其實是BTA(雙邊貿易協定)或FTA(自由貿易協定)。

但短期看來,台灣和美國簽BTA或FTA的機會不大。李淳觀察,對拜登政府而言,目前重心仍擺在製造業回流、提振國內就業,簽BTA、FTA並非目前優先選項。

鄧振中指出,要簽貿易協定,需要相當長時間洽談,「這次會議讓雙方關係更緊密,大家更願意合作,把基礎打下來。」

這代表台美BTA、FTA在中長期看來仍具可能。「談自由貿易,在現今美國是個禁忌,但美國和台灣卻擁有獨特機會,」薩克斯認為,美國兩大黨都如今都支持台灣,或許更該利用這股力量推動台美BTA、FTA

有助於其他國家和台灣展開貿易談判

不論是否台灣是否和美國簽BTA、FTA,邱達生認為,與美國談TIFA,將有助於台灣與其他國家展開貿易談判,減少台灣商品進入其他國家的貿易障礙。

就在台美進行TIFA會談的同時,歐洲議會復興歐洲(Renew Europe)黨團也發布「歐盟—中國策略藍圖」,呼籲歐盟應重新評估和台灣的經貿關係,並啟動台歐雙邊投資條約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