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條約首次簽署將更接近現實

日期:2023/09/21   IAE    English

公海條約首次簽署將更接近現實
作者:阿梅莉·波托利埃-德波伊斯
2023 年 9 月 20 日
數十個國家定於週三簽署一項歷史性的保護公海條約,尋求旨在保護對地球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的協議迅速生效。
經過 15 年的討論,聯合國於 7 月簽署了第一份公海條約。
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海洋治理計畫的尼古拉克拉克 (Nichola Clark) 表示,在年度聯合國大會期間開始簽署「代表建立有意義的保護措施的重要一步」。
她說:「我們開啟了新的篇章,國際社會必須採取大膽行動,以實現這些保護,並確保海洋巨大的生物多樣性庫繼續為海洋健康和全球依賴海洋的社區帶來益處。」 。
儘管俄羅斯表示其中部分內容不可接受,但該條約文本仍以協商一致方式正式通過。
公海始於各國專屬經濟區之外,即距海岸線 200 海浬(370 公里)處,覆蓋了近半個地球。
儘管如此,它們在環境討論中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

該條約的一個關鍵工具將是在國際水域建立海洋保護區的能力——目前其中只有大約百分之一受到任何形式的保護措施的保護。
該條約被認為對於在 2030 年保護世界 30% 的海洋和土地的協議至關重要,正如各國政府在去年 12 月在蒙特婁達成的一項關於生物多樣性的單獨歷史性協議中所達成的協議。
該條約將於60個國家批准後120天生效。
據聯合國稱,60 多個國家的政府計劃從週三開始簽署該條約。 但正式批准取決於每個國家自己的國內程序。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臨時執行董事馬茲·克里斯滕森表示,希望該條約能夠於 2025 年生效,屆時下一屆聯合國海洋會議將在法國舉行。
「我們只有不到七年的時間來保護 30% 的海洋。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他說。
“批准的競賽已經開始,我們敦促各國雄心勃勃,批准該條約並確保其於 2025 年生效。”
但即使該條約獲得生效所需的 60 個批准,它仍然遠低於環境捍衛者所尋求的對行動的普遍支持。
海洋對整個地球的健康至關重要,它保護著微觀的生物多樣性,而這些生物多樣性支撐著著陸地生物呼吸的一半氧氣。 海洋也有助於吸收溫室氣體排放,對於限制氣候變遷也至關重要。

該條約的正式名稱為「國家管轄範圍之外的生物多樣性條約」或 BBNJ,也提出了對公海擬議活動進行環境影響研究的要求。
此類活動雖然沒有在文本中列出,但包括從漁業和海上運輸到更具爭議的活動,例如深海採礦,甚至旨在對抗全球暖化的地球工程項目。

國際水域可以解決氣候變遷問題,並成為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段影片中,倫敦經濟學院法學院的Siva Thambisetty 博士解釋了《聯合國公海條約》或《國家管轄範圍外生物多樣性條約》(BBNJ),該條約規定了所有國家必須如何在公海採取行動,以保護海洋生物並確保海洋生物多樣性。合理利用這些水域的任何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