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3/25 IAE 報導
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10年有成,在教學、研究、國際化、產學接軌及人才培育累積豐碩成果,共有56個研究領域名列全球百大,產學研發收入也比10年前高出8.9倍,最新出刊的教育部電子報將介紹兩位參與邁頂計畫的教授,如何展現臺灣高教的國際影響力。
教育部部務會報邀請兩位參與邁頂計畫的教授分享成果,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在1982年與歐美科學家,共同提出跨國性的「卡西尼探測土星計畫」,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深入探測土星的計畫,號召5千多人參與,葉永烜教授說,邁頂計畫不但幫助學校國際化,也讓國際人才引進校園,把人才推向世界。
國立中興大學生科系教授林幸助則率領團隊展開「櫻花鉤吻鮭復育計畫」,經過10年努力,研究團隊發現颱風及溪流中的石頭大小,會影響櫻花鉤文鮭數量的多寡,林幸助教授說,因為大石頭成為颱風來時櫻花鉤文鮭的避難所,透過拆除溪流的防砂壩,也讓櫻花鉤文鮭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這樣的作法也讓櫻花鉤文鮭成功復育,增加到5千4百尾,後續也透過邁頂計畫支持進行基因體的研究,並領先其他國家學者發表。
教育部表示,邁頂計畫也成功翻轉教學,多達1,800萬人次參與1,100門的「開放式線上課程」(OCW),修習磨課師課程(MOOCs)也高達1,200萬人次,產學合作智慧財產權衍生收入達37.7億元,104年也比94年高出8.9倍,頂尖大學登記的研發專利與新品種數,104年共1千581件,是94年的4.9倍,未來將以「連結未來、連結在地、連結國際」為目標,積極研擬「高教深耕計畫」,預計107年推動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