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主題:有彈性的城市經濟。 城市作為成長和復甦的驅動力

日期:2023/10/03   IAEnglish

城市作為成長和復甦的驅動力
2023 年對於城市經濟來說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一年。 我們需要能夠吸收、恢復並為未來經濟衝擊做好準備的城市。 至關重要的是,這也應納入綠色復甦框架,擴大私人和公共投資,為後疫情世界向氣候中和經濟轉型提供資金。 2023 年 10 月 2 日,全球紀念世界人居日,主題為“有彈性的城市經濟。城市作為增長和復甦的驅動力”,探討城市如何定位其經濟以使居民受益。

bike lane in downtown Nairobi

獨立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使所有人都能輕鬆前往內羅畢市中心的商業區。

照片:©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國人居署),2011 年

今年的世界人居日旨在召集各個城市利益相關者,討論如何在 COVID-19 和衝突對全球造成交叉負面經濟衝擊後,城市為復甦做好準備:
探討城市目前正在經歷的經濟放緩的不同方面,並確定城市可以採取的促進經濟復甦的行動。
不同城市之間分享如何應對通膨壓力和其他緊張的全球金融狀況的經驗。
2023 年對於城市經濟來說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一年。 全球經濟成長本身正在下降至約 2.5%,除了 2020 年最初的 COVID-19 危機和 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外,這是自 2001 年以來經歷的最弱增長[IMF 的《WEO》]。
鑑於城市對國民經濟貢獻的大小,許多國家的未來將取決於其城市地區的生產力。 城市是創造價值、促進經濟復甦的引擎。
為了使經濟成長和復甦可持續,我們需要能夠吸收、恢復並為未來經濟衝擊做好準備的城市[OECD,2023]。 至關重要的是,這也應納入綠色復甦框架,擴大私人和公共投資,為後疫情世界向氣候中和經濟轉型提供資金。
世界各地的城市已經透過實施各種模式踏上了這趟旅程。 人居署與世界經濟論壇合作,相信這些模式可以透過全球地方投資夥伴關係進行在地化和推廣,透過分享經驗為城市和社區建立地方金融框架,幫助分配現有資金並將資金投入到能夠產生最大影響的地方。
在當前經濟情勢下,地方政府取得更多外部資源為其發展提供資金的難度增加。 地方金融框架整合了三個關鍵解決方案來促進這種進入:
城市投資基金 (CIF)
人居署/資發基金永續城市擔保基金
快速自有來源收入分析 (ROSRA)

地方行動至關重要,全球合作不可或缺。 [……]讓我們承諾為世界各地的所有人建立包容、安全、有復原力和可持續的人類住區。”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背景
聯合國將每年十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世界人居日,以反思我們的棲息地狀況以及所有人獲得適當住房的基本權利。 這個國際日也旨在提醒世界,我們都有權力和責任塑造我們城鎮的未來。

1985年,聯合國將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定為世界人居日。 這個想法是為了反思我們城鎮的狀況以及所有人獲得適當住房的基本權利。 它還旨在提醒世界對人類棲息地的未來承擔集體責任。

歷史
世界人居日於 1986 年首次慶祝,主題是「庇護所是我的權利」。 內羅畢是當年紀念活動的主辦城市。 其他先前的主題包括:「無家可歸者的庇護所」(1987 年,紐約); 「住房與都市化」(1990 年,倫敦); 《未來城市》(1997 年,波昂); 「更安全的城市」(1998 年,杜拜); 「城市治理中的婦女」(2000 年,牙買加); 「沒有貧民窟的城市」(2001年,福岡)、「城市的水和衛生設施」(2003年,裡約熱內盧)、「規劃我們的城市未來」(2009年,華盛頓特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10年,中國上海)與城市與氣候變遷(2011 年,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