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正則博士(日本)為U.N聯合國(W.U.U.) IAE國際學士院 2022年「宇宙天文學標竿人物」||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日本國立天文台教授 ‧日本光學學會光學設計特別獎‧日本紫綬勳章‧日本學士院院士

全球之星

日期:2022/10/30   IAE

家正則博士為U.N聯合國(W.U.U.) IAE國際學士院 2022年「宇宙天文學標竿人物」|| 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日本國立天文台教授日本光學學會光學設計特別獎‧日本紫綬勳章‧日本學士院院士

日本國立天文台家正則(いえ まさのり)名譽教授被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

日本學院是文部科學省下屬的機構。它由根據學術成就選出的成員組織,旨在開展必要的項目,為日本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1980年代,他作為項目科學家參與了一項耗資400億日元的計劃,在夏威夷島上建造了一個8米口徑的大型望遠鏡,1990年代,他實現了國家天文台的建設。 2002年,他研製出激光制導自適應光學系統,將望遠鏡的視力提高了10倍。 2006年,他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距離我們130億光年,並被授予紫綬勳章、日本學士院獎、東麗科學技術獎。 自2006年起,作為日本、美國、加拿大、中國、印度五國聯合科研項目,30m口徑的下一代超大望遠鏡TMT正在建設中。

家正則名譽教授提倡“主動光學”,在計算機控制下將望遠鏡的主鏡保持在理想的形狀,並為夏威夷島上 8 米昴星團望遠鏡的建造做出了貢獻。昴星團望遠鏡建成後,我們專注於對早期宇宙的觀測,發現了當時最遙遠的星系,130億光年外。他還開發了一種具有“自適應光學”的設備,該設備克服了由大氣波動引起的恆星圖像干擾,並有助於將斯巴魯望遠鏡的視力提高 10 倍。配備該設備的斯巴魯望遠鏡成功地對圍繞附近恆星運行的行星進行了直接成像。名譽教授的成就對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日本國立天文台教授,下一代超大望遠鏡TMT推進辦公室主任,

東京大學理學研究科教授、SOKENDAI數理科學研究科教授

1972 東京大學理學院天文學系畢業

1977 完成東京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課程,東京大學理學博士

1977 東京大學理學院天文學系助理

1981 東京大學東京天文台助理

1986 東京大學東京天文台副教授

1988 日本國立天文台助理教授

1992 日本國立天文台教授至今

大型光學和紅外望遠鏡項目推進部部長,光學紅外天文學和觀測系統研究部部長。除了研究合作負責人之外,還有高等研究科、大學院數理科、日本學術振興會。曾任系統研究中心數理高級研究員

專業領域:光學和紅外天文學、觀測宇宙學

獎項:

2011年紫綬勳章

2011年東麗科學技術獎

2010年文部科學大臣科學技術表彰(與伊江正典等2人共同授獎)

2008年仁科紀念獎

2006年日本光學學會光學設計特別獎:Masanori Ie等團隊獲得

2003年科技視頻節文部科學大臣獎(科技類)

2001年高新技術視頻大賽鼓勵獎

1999 菊池侃獎:(作為日本國立天文台斯巴魯項目組)

日本國立天文台家正則教授獲紫綬帶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