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動駕駛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料汽車產業鏈將發生新的變局:傳統汽車零部件公司將由單一的“硬件提供商”轉變為“軟件+服務提供商”,同時也將有望誕生一批 新的軟件方案提供商。 在產業鏈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我們提示汽車產業鏈中的芯片、自動駕駛 算法、自動駕駛測試&仿真等領域中的投資機會。
核心芯片供應商具有一定稀缺性。 1)芯片作為自動駕駛最底層的硬件架構,對 自動駕駛的性能有著重要影響。 目前,全球自動駕駛芯片已呈現出寡頭壟斷的競 爭格局:特斯拉自研 FSD 芯片用於自家車企,獨樹一旗;英偉達在自動駕駛訓 練領域具有優勢,逐漸拓展推理市場。 Mobileye、地平線等公司積極拓展 ADAS 芯片市場。 2)車機芯片方面,高通、全志科技、聯發科等在車機市場具備優勢。 其中,高通在車機芯片中的佈局長達18 年,據公司在2020 年CES 會議上透露, 截至2019 年底,全球有累計超過一億輛汽車採用高通的汽車產品及解決方案;全志科技自 2014 年成立車聯網事業部以來,先後推出了T2、T3、T7 等智能座艙車機芯片,用在行車記錄儀、智能後視鏡、智能儀錶盤等領域。
車載系統:互聯網公司展開競爭,未來將呈現寡頭壟斷的格局。 1)汽車操作系 統主要包括:車控操作系統(主要控制汽車的行駛和電子線路)、車載智能係統 (與中控屏、車載娛樂、導航等功能相關)。 目前,車載智能係統市場格局形成 了 QNX、Linux 和 Android 三大陣營,WinCE 即將退出市場。 據 IHS 統計,現 階段全球 QNX 市場份額約 60%。 2)車載智能係統作為網聯汽車的流量入口, 全球科技公司、整車廠和造車新勢力基於 QNX、Linux、Android 紛紛推出了自 己的車載系統以搶奪市場。 目前,整車廠、造車新勢力的車載智能係統主要為自 用,科技公司的車載智能係統主要服務於整車廠。 截至 2020 年 9 月,蘋果 Carplay 與全球 63 家車企就 500 多款車型展開合作。 百度 CarLife 與全球 70 多家車企就 400 多款車型展開合作。 我們認為,一方面,從研發到真正量產上車,車載系統的研發過程需要高昂的費用;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加註重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之間的差異體驗,對車載系統的差異不是 很敏感。 基於此,我們認為:初創公司& 整車廠進軍此領域中的動力較小,未來仍是現存幾家公司之間的競爭。 未來隨著 自動駕駛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車載系統或將呈現寡頭壟斷的格局,看好蘋果、 百度在此領域中的先發&規模優勢,持續關注華為 Hicar 的相關進展。
算法供應商:自動駕駛方案和 Robotaxi 快速發展,與 ADAS 和自動駕駛服務齊 頭並進。 1)獲得美國加州公共道路無人駕駛測試的企業數目持續增加,由 2014 年的 7 家增長至 2019 年的 64 家,競爭度不斷增加。 科技巨頭和創業公司共同入局,谷歌Waymo、亞馬遜、華為、百度、滴滴等公司通過自研或併購進入汽車電子和自動駕駛市場,Cruise、AutoX、Zoox、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創業公司 積極進行研發和路測。 2)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定位來看,車企淨利率過去 近十年穩定在 5%-7%之間。 基於研發支出費用化或資本化的風險,汽車供應商 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為車企承擔研發風險,並通過綁定下游整車廠並隨之壯大。 我 們認為:提前在自動駕駛有相關技術佈局或綁定汽車產業鏈的玩家有望在此次變 革中持續收益。
自動駕駛測試、仿真等領域方興未艾。 1)自動駕駛仿真平台是剛需:受限於自 動駕駛測試車輛數量較少,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平台能很好地補足傳統實地路測的 上述缺陷,使得自動駕駛仿真平台成為自動駕駛企業的剛需。 2):據 ICVTank估計,未來 5 年,全球自動駕駛仿真市場規模將出現爆發式增長,由 2020 年的 5 億美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200 億美元,5 年 CAGR 為 109%。 3)目前,全球科 技巨頭&初創公司紛紛入局自動駕駛測試、仿真平台領域。 科技巨頭包括:谷歌、 英特爾、微軟、英偉達、騰訊、百度、華為、阿里等;初創公司包括:Panosim、 51VR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