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AI診療的未來,不管是疾病的預測、耐藥菌的預測還是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是可以有突破的,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們的知識的水平是在一個不斷 循環往復的過程裡面,永遠有新的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知道的永遠比我們知道的要多。 把更多的AI專家加入醫學團隊裡面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能夠起到一個推動作用。 醫療能力和AI能力都有一個由弱變強的過程,技術在不斷進步,在未來5年10年醫療AI肯定會迎來一個很好的時代。
隨著人機共生時代的到來,唐杰非常看好個性化診療的前景,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的AI+醫療的場景,個性化診療可以真正把AI在醫療場景中發揮作用。 除了把醫療數據導入AI中,更重要的是場景落地。
趙鋼希望更多的AI專家能夠加入醫學研究的行列,給我們醫學插上智能的翅膀。
AI和生物醫學是跨學科的合作,面對著很多困難,如不同學科術語溝通困難等,但越是不同學科的人在一起,往往越能夠在思維上進行碰撞,可能觀點不一樣 、想法不一樣,但越是這種距離越遠的這些學科碰在一起的時候,火花也越大。
AI現在已經展現出很強大的功能,在蛋白質折疊以及相關的一些領域裡面已經非常厲害,取得了超越了其他的這種計算方法及人工計算方法的這種成就,但是它實際上還是只能夠計算 一些強的關聯規則,能夠進行一些分類,但對因果關係、時序關係等還需要一些更好的一些挖掘,同時要把黑盒裡面的東西理解出來。 希望AI和生物醫學能夠手牽著手,把一些關鍵的生物學問題把它給解決好,能夠推動人工智能的一些技術繼續在往前走。
作為產業界的代表,夏涵認為醫學插上智慧的翅膀需要很多試錯,產業界應該給試錯提供機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