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 別忘風險管理

服務
中小企業 別忘風險管理

【經濟日報/廖志德】 2007.01.14 04:51 am


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存在著風險,只是風險項目及大小各異,有效的風險管理不在於完全杜絕可能發生的災難,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滴水不漏不但不可能,所耗用的成本也太高,因此,經營者不能只將重點擺在風險的最小化,而是要牢牢記住「風險無所不在」的基本原則,在機會與風險之間做出平衡的決斷。

控制風險的四種策略

風險發生時,企業可以採取規避、降低、移轉及接受等四種風險處理的手法,茲簡要說明如下:

風險規避(Avoid):停止從事產生風險的活動。

風險降低(Reduce):降低風險發生的機會或其重大性。

風險移轉(Transfer):藉由風險轉嫁降低風險發生時的損失。

風險接受(Retain):接受風險的現狀,但對於風險發生的損失需考量如何承受。

此外,行業別不同,風險控管模式也不同,即使是同為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風險也有相異之處。

就算處於相同產業的各家公司,面對風險時也會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及管理標準,例如:有關工安風險的處理,有的公司正式設置風險管理部門,有的公司則編制在生產部。國內工業園區許多企業雖設有風險管理部,但大都只負責工安及環保風險,財務風險依然放在財務部。

整合性系統化風險管理

整體而言,台灣企業的風險管理,通常零零碎碎的進行,未從全公司角度來整合風險管理功能(Enterprise Wide Risk Management),管理深入程度也不足。將不同的風險構面整合起來,有系統地針對可見與不可見的風險加以控管,已經成為未來的發展主流。

在台灣,這種做法還是新的思維模式,金融界已率先引進,政府機構也躍躍欲試。大企業由於組織遍及全球,所面對的情境較為複雜,因此較需要整合性、系統化的風險處理計畫。中小企業因為規模較小,管理者更易掌握各項風險,對於整合性、系統化風險處理計畫的需求性較低。

眼前看似不會發生的事情,由於缺乏緊急性,很容易被一般人所忽略,以為矇著眼睛就可以「輕舟已過萬重山」。當我們以輕鬆的態度來面對的時候,孰不知命運之神已經著手準備給予我們最沉重的打擊,不發生時沒有感覺,待發生後才痛不欲生。「那麼我們將選擇什麼呢?沉重還是輕鬆?」捷克知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話在耳邊迴盪著。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能力雜誌顧問)

【2007/01/1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