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當後盾 中國轉型進口國

2015/11/11
行銷

電子商務當後盾 中國轉型進口國

2015-11-11  聯合晚報 記者馬瑞璿/特稿

連續舉辦了7年的雙11狂歡節,阿里巴巴成交金額不斷突破新高似乎已不稀奇,中國全球經濟地位能否因為電子商務崛起而改變,才是雙11的核心觀察重點。

 

阿里巴巴自2009年開辦雙11狂歡節以來,從一家中國本土企業一躍成為美股掛牌公司,市值、業績、版圖不斷擴充,從電子商務一路做到文創產業,阿里集團旗下業務早已是包山包海,集團業績要再創新高似乎也不是新聞。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一個月前說了一席話,他預言,因應勞動階級改變,接下來的20年,中國大陸市場會專注內需消費,中國將從出口國轉為進口國,中國也會從投資基礎建設躍升為營運基礎建設,這對於中國大陸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轉變。

 

一個國家要從出口國變成進口國,需要強而有力的經濟、消費力做後盾,要用什麼樣的商業模式,讓一個國家能夠在短短20年內,轉換角色為進口國,也是能否轉型成功的一個關鍵。

 

電子商務就是讓中國從出口國轉為進口國的最佳方法,阿里巴巴也主動擔負起這項重任,運用自己所擁有的大數據能力,為政府抓藥,甚至告訴中國商家,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國家最熱愛哪些中國商品,想要進攻這些市場,就得先抓住當地消費者的心。

 

大家總是在看天貓雙11的成交額到底突破了多少?但中國經濟的轉型,才是天貓雙11狂歡節背後中,最值得觀察也最具意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