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晶積成電子製造(簡稱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說起力晶科技2012年下櫃、面臨1千2百億元負債的那段日子,沒人相信力晶能夠存活下來,他卻篤信自己有一天一定能夠回歸資本市場,大聲宣告「力晶回來了」。
這一天,8年後真的來到。8年前的2012年底,力晶股價剩下0.29元下櫃,27萬名股東手上的股票淪為壁紙,如今,力積電在未上市流通價每股逼近50元,遠高於上興櫃參考價33.8元。市場熱度不斷增溫,黃崇仁成為媒體寵兒,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他在興櫃前說明會所放送的「做晶圓代工被訂單追著跑」利多,儼然重返榮耀之姿。
力積電能一掃八年陰霾,歸功於兩件事:其一,從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分割部分工廠轉型晶圓代工,並同步強化原有的記憶體事業;其二,2008年起把力晶分割成力晶科技、力積電(前身為鉅晶電子)兩家公司,由力積電接收晶圓廠,負責製造生產,力晶如今成為持股力積電26%的控股公司。
世界先進最大的不同,就是當時的力晶並不像世界先進,有母公司台積電的大力支持,黃崇仁必須自己尋找晶圓代工客戶。強烈的求生意志能激發出潛能,黃崇仁很快想到力晶過去與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的緊密關係,由於瑞薩取得iPhone的驅動晶片訂單,委由力晶代工,讓力晶打入蘋果這個指標客戶。工商時報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