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的去中心化交易開始,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的話題被提及的越來越多,特別是2020年瘋狂發展之後,人人都在說去中心化金融,那麼究竟什麼才 是去中心化金融呢? 是流動性質押挖礦嗎? 是去中心化借貸嗎? 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嗎?
要搞清楚去中心化金融,我們必須對傳統金融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來自維基百科的釋義;金融(英語:Finance)是“資金的融通”的縮略語。 金,指的是黃金;融,最早指融化變成液體,也有融通的意思。 所以,金融就是將黃金融化分開交易流通,即價洽通達,是指在經濟生活中,銀行、證券或保險業者從金融市場主體(例如:儲戶、證券投資者或者保險者等)募集資金,並 借貸給其它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 從事這一業務的業者稱之為金融業。 有關金融業的學術研究稱之為金融學。
說的更直白一些,金融是圍繞貨幣及各類金融資產或其相關行為而進行的各項活動。 傳統金融服務方大多數經由個國家政府批准的大型中心化機構,提供諸如如資金借貸,貨幣、權益類資產或交割類資產交易,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 中心化機構如銀行等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承擔了信用背書的職責。
通過與傳統金融市場的對比,我們很容易發現,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概念,包括各類資產借貸與交易、區塊鏈金融資產衍生品市場、及基於去中心化特點 的金融衍生品創新業務等,而這些業務之間又會有更多的交互與融合。
我認為,去中心化金融依然脫離不開金融的本質,只不過金融活動的服務方變成了各類去中心化應用——去中心化金融不再需要強大的中心化機構作為信任背書,及 為這些應用提供資源或技術支撐的鬆散組織。 相比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金融具備極強的市場靈活性,去中心化金融衍生品和相關的交易活動和交易方式也具備很強的創新性和創新能力。 同時,去中心化的業務模型和業務流程與傳統中心化金融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得去中心化金融在具體的業務上與中心化金融存在很大的差別:
參與方式的不同
本質上講,金融交易不在於有中介與否,而在於是否能在市場上尋找到與之相匹配的交易對手方,並且相互信任,傳統金融的中心化機構更多地承擔交易對手方或市場 聚合的同時也提供信用背書;因此,傳統金融借貸大多需要中心化的機構開展相應的服務,比如通過銀行進行貨幣資金借貸,通過券商或投行進行債權和股權投融資等,而去中心化金融借助 去中心化的市場機制和成熟的智能合約技術,可以讓雙方直接進行交易,借助去中心化的應用平台,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具備極強的資源聚合能力,進而實現免除第三方中介即可實現 交易所需的市場流動性。
治理方式差異
這一點可以說是最本質的差異,在傳統金融領域,我們必須要藉助權威機構的審批和監控才能保證少數人的不作惡,進而形成市場的公信力;而在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因代碼的 開源和開放式的多方治理模式,天然地實現了市場公信力。 而且相關的治理制度和財務都可以通過公開資料查詢,保障去中心化金融參與者的權益和利益。
利益分配差異
大多數金融中介均是以營利為目的而設立,以股東價值最大化進行經營,出資人或經營者才可以獲得超額回報。 而從某種層面上來講,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多以滿足某種市場需求而創建,在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利益分配和社區治理大多數以Token為主,平台參與者均可獲得未來 成長的超額回報。
可以說,去中心化金融的本質就是實現去中心化資產的融通,而融通方式與傳統中心化金融存在在巨大的差異,在去中心化領域,參與者的角色也開始變得模糊,交易者 也可能是去中心化金融平台的治理和利益相關方。